首页 情卻的背叛 下章
第15章 同时算开了荤
 等到76年四人帮垮台了,一部分知青通过推荐考学,参军,接班以及走关系等形式陆陆续续回了城,眼看着走了一批又一批,而他的⽗⺟等来等去也没等到回城机会,在当时他的⽗⺟是完全可以不用等着‮家国‬决策自主回城的。

 而⾝处于哪个年代的人,在思想和认识上都非常保守,不敢轻易解放自己的思想,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既然‮家国‬派她们来到农村接受再教育,那么一切行动就必须听从“zhongyang”的指示和安排,指示做什么,安排做什么,他们都会无条件去服从。

 像佟新⽗⺟这样老实巴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真的做到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家国‬建议他们迟一些,晚一些再回城,他们响应了。‮家国‬号召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扎于农村继续生活,他们照做了。

 当时‮家国‬对知青的政策是好的,可下面有些人却把上面的政策执行歪了,一群用职权的人在下面胡搞搞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佟新⽗⺟工作问题就是最实际的例子。

 在佟新⽗⺟暂时回城无望的情况下,他们选在结合到了一起,并在农村扎生下了小佟新,由于他⽗⺟的户口没有迁移到农村的缘故,所以他们家在农村并没有分得土地。只有靠着⽗⺟年轻时学到的那点知识,在乡村当上了民办代课教师,这个“代”字在他们头上一戴就是大半辈子。

 其实,佟新的⽗⺟在当代课教师期间曾有过两次转正的机会,可不知什么原因都不了了之没了音信。

 许多年以后,他们家也回了县城,在一次⽗⺟与老同事聚会上,一位知道当年內情的人向他们透漏了一些事情,要不是这个好心人的提醒。

 或许他⽗⺟仍被蒙在鼓里。据那个人讲,他⽗⺟当年的转正机会让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给占了。佟新的⽗⺟听到这样的內幕后非常惊讶,聚会还没结束便匆匆回了家。

 他的⽗⺟也曾思考过此人说话的真伪,可经过多方信息汇集也验证了老同事的说法。话说。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谁的⾝上都会接受不了,毕竟当年那些利用手中权力占用别人工作转正机会的人,他们的行为与做法等同于改变和当误了人家一辈子啊。

 他⽗⺟气不过,就开始上县里及省里找寻当年的政策指导文件,这一找不要紧,把佟新的⽗⺟也惊到了,没想到认识了很多与他们有着同样遭遇的人。

 那个年代,普通人想要办点事非常困难,没人没钱寸步难行,况且在当年可以肆无忌惮随意改变他人命运的那些人,在能力与背景等方面都非同一般。

 如果没有上级‮府政‬做主和确凿的实际证据在手,要想拨反正比登天都难,可想而知以他⽗⺟为首的一群人为了找回应该享有的待遇,那种无形的阻力和庒力该有多大吧。

 其实,人这一辈子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不努力不争取什么都得不到,只要真正努力和付出过就会有希望。佟新的⽗⺟就是不信琊。

 为了争取应该属于他们的工作编制和工资待遇,跟着一群人从此走上了‮访上‬之路。苍天不负有心人,找来找去最后还真的有了结果,就在他们临退休前的七八年,他⽗⺟的工作得以落实和解决,不仅摘掉了头上的“代”字,还补发了近二十年的工资差。

 佟新家有了这笔钱,手头也不再那么拮据,不仅还清了之前欠的一些债务,而却还购买了一处平房,总算在县城里有了‮定安‬之所,由于佟新的⽗⺟扎于农村的缘故,佟新从出生到十五六岁一直生活在农村。

 那些年他们家虽然没有挨过饿,但是穿住方面都不如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的户口的关系,所以他们家在农村没有分到耕地和宅基地,真可以用“地无一垄房无一间”来形容他们家当时的困境,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紧靠着⽗⺟临时代课工作领取的一些微薄工资维持着。

 在佟新刚出生那会儿,‮家国‬正处于计划经济的末期,在那个买什么都需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如果个人手中无各类供应购买票,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不到想要的东西。

 好在佟新赶上了好时候,他出生后不久,一位决定‮国中‬富強崛起的老人在沿海边划了一圈儿,从此‮家国‬开始大搞经济建设,沿海城市最先得以开放,管控的计划经济也放开了,个人经商做买卖的行为也属于合法化了。

 为了增加家庭收⼊,他们家养过一些家畜,家禽等,等到家禽下蛋或者宰杀家畜时就会拿到市场,集市上去卖,换些钱多少还能补贴点家用,其实。

 对于那个时期来讲,如果要拿农村与城市的生存条件进行对比的话,我觉得农村在饮食方面要比城里凭票供应的生活滋润好过的多,不仅不用花钱,还可以自给自⾜,更不需要凭票排着长队去等候供应。

 但是城市还是有城市的优势一面,在基础设施和优越硬件等方面又不是农村可比的,毕竟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要务就是先要填肚子,如果人吃不任何事情都⼲不了也做不了,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于农民的劳动成果,虽然是属于最底层最初级的,但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产物。

 农村好过在于夏季时可以吃到自家种植的各类新鲜青菜以及时令的瓜果梨桃等,秋天时还可以将收获来的⽩菜,土⾖,大葱,地瓜(番薯)等等储存起来留着过冬之用,那些不易储存的蔬菜还可以腌制成咸菜等作为⽇常家庭饮食的小菜。

 至于禽蛋,⾁,鱼虾类,自己可以饲养禽畜,野生鱼虾可以到江河里去捕捞,在佟新的印象里,他们家在吃的方面还算凑活,虽然顿顿以耝粮为主食,但是没有挨过饿。

 像什么小米,⾼粱米,⽟米饼子(窝窝头),大碴粥,地瓜(番薯),粘⾖包等等这样的耝粮还是管够的。

 至于像大米,⽩面这种精粮以及一些副食品那就少之又少了,也只有过年节时才会见到⽗⺟用各类供应票购买一些回来。

 那个时候吃蔬菜的问题倒是不大,但⾁类就不能经常吃了,就拿佟新家当时的情况来说本就吃不起,如果馋了佟新会和小伙伴们或者跟着⽗亲到小村附近的河里捕捉一些野生鱼虾回来,不仅可以打打牙祭解解馋,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蛋⽩质。

 只有年节时⽗⺟才会杀几只鸭鹅什么的,或者拿着自家的鸭鹅与附近杀猪的人家换一些猪⾁回来,可换回来的一般都是五花三层的大肥⾁,⽗⺟会一部分做成了咸腊⾁,一部分熬成了猪油留作⽇后炖烧菜之用。

 八十年代初期,全民的整体生活⽔平比较差,人们肚子里的油⽔少得可怜,像佟新家做菜时用大⾖油的次数非常少,平时用的是菜籽油或者⿇子油。菜籽油做出的菜人吃完还能好一些,如果是⿇子油做出的菜人吃完了会糊。

 不过,佟新的⽗⺟偶尔会在做菜时用一点猪油或在炒菜里加几片腊⾁进去,不仅可以增加饭菜的口感,同时也算是开了荤,虽然在农村生活填肚子没什么问题。  m.iHdxS.cC
上章 情卻的背叛 下章